沙棘是藥食同源的典型代表,既是傳統中藥材,也是營養密度極高的食材,其營養價值主要源于豐富的天然活性成分與微量元素。
沙棘的維生素含量在果蔬中尤為突出,且種類豐富,尤其以維生素 C、維生素 E、維生素 A(β- 胡蘿卜素)為核心優勢:
維生素 C:含量遠超普通水果(如每 100 克沙棘鮮果維生素 C 含量可達 200-1500 毫克,是橙子的 20-100 倍、蘋果的 100-500 倍),且因與其他活性成分協同作用,穩定性較強,能更好地被人體吸收利用,是補充維生素 C 的優質來源,有助于增強免疫力、促進膠原蛋白合成。
維生素 E(生育酚):沙棘中的維生素 E 以 α- 生育酚為主,且多與不飽和脂肪酸結合存在,吸收率高,不僅能抗氧化、保護細胞膜免受自由基損傷,還對維持生殖系統功能、改善皮膚彈性有一定幫助。
維生素 A(β- 胡蘿卜素):沙棘富含 β- 胡蘿卜素(維生素 A 前體),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 A,能保護視網膜感光細胞、改善暗視力,同時維護上皮組織(如呼吸道黏膜、消化道黏膜、皮膚黏膜)的完整性,減少外界刺激對組織的損傷。
其他維生素:還含有維生素 B 族(如 B1、B2、B6)、維生素 K 等,雖含量不及上述三種,但可協同參與人體代謝,補充日常營養缺口。
沙棘含有多種天然有機酸,是其風味與生理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:
主要有機酸:包括蘋果酸、檸檬酸、酒石酸、草酸、琥珀酸等,其中蘋果酸和檸檬酸占比最高,能刺激唾液與胃液分泌,促進食物消化(尤其對蛋白質、脂肪的分解吸收有輔助作用),改善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等問題。
特殊價值:有機酸可調節胃腸道 pH 值,抑制有害菌(如幽門螺桿菌)繁殖,同時保護胃黏膜,減少刺激性食物對胃黏膜的損傷,對輕度胃炎、胃潰瘍恢復期有一定輔助調理作用;此外,有機酸還能促進沙棘中礦物質(如鐵、鈣)的溶解,提升礦物質的吸收率。
沙棘的核心活性成分集中在黃酮類與多酚類物質,是其發揮保健作用的關鍵:
黃酮類化合物:主要包括異鼠李素、槲皮素、山奈酚及其糖苷,這類成分具有強抗氧化性,能清除體內自由基,減少細胞氧化損傷,同時可調節血管彈性、改善血液循環,對心血管健康有潛在益處(如輔助降低血脂、緩解血管內皮炎癥)。
多酚類物質:如原花青素、兒茶素等,與黃酮類協同作用,進一步增強抗氧化能力,同時具有一定的抗炎、抗菌作用,可減少體內炎癥反應,輔助抑制口腔細菌、腸道有害菌生長。
沙棘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與礦物質,且多為易吸收的有機態:
核心元素:包括鉀、鈣、鎂、鐵、鋅、硒等。其中,鉀元素有助于維持心臟正常節律與血壓穩定;鈣、鎂協同作用,可增強骨骼密度,預防骨質疏松;鐵元素(結合有機酸后吸收率更高)能改善缺鐵性貧血,緩解頭暈、乏力等癥狀;鋅元素則對生殖系統發育、免疫細胞活性有重要影響。
不飽和脂肪酸:沙棘籽中提取的沙棘油富含亞油酸(Omega-6)、α- 亞麻酸(Omega-3)等不飽和脂肪酸,二者比例接近人體需求,能調節血脂、保護血管內皮,同時為身體提供必需的脂肪酸來源(人體無法自行合成,需從食物獲取)。
糖類:含有葡萄糖、果糖等天然單糖,能快速為身體補充能量,且升糖指數(GI)較低,不易引起血糖大幅波動,適合需要快速補充能量但需控制血糖的人群(如體力勞動者、運動后)。
蛋白質與氨基酸:沙棘果肉中含有少量優質植物蛋白,且包含賴氨酸、亮氨酸等必需氨基酸,可作為植物蛋白的補充來源,輔助修復身體組織、合成免疫蛋白。
在中醫體系中,沙棘味酸、澀,性溫,歸脾、胃、肺、心經,核心功效為 “健脾消食、止咳祛痰、活血散瘀”,尤其擅長調理消化系統、呼吸系統及血瘀相關問題,具體應用如下:
沙棘味酸能刺激胃液、唾液分泌,溫性可健脾暖胃,是調理 “脾胃虛弱、食積不化” 的常用食材 / 藥材。
針對癥狀:可改善食欲不振、脘腹脹滿(上腹部脹悶不適)、消化不良、惡心嘔吐等,尤其適合脾胃虛寒導致的 “食積”(如吃油膩食物后腹脹、噯氣酸腐),或兒童、老人因消化功能減弱引起的飲食積滯。
特殊應用:對輕度萎縮性胃炎、胃黏膜損傷有輔助調理作用,通過酸甘化陰、保護胃黏膜,緩解胃痛、反酸(需在醫師指導下配伍使用)。
沙棘能 “溫肺化痰、止咳平喘”,且酸澀之性可收斂肺氣,適用于寒痰、濕痰所致的呼吸系統不適。
針對癥狀:可緩解風寒感冒或慢性支氣管炎引起的咳嗽痰多(痰白清稀、質地稀薄)、胸悶氣喘、咽喉干癢等,尤其對長期吸煙、空氣污染導致的慢性咳嗽有輔助緩解作用,通過化痰潤肺減少氣道刺激。
用法參考:中醫常將沙棘與甘草、桔梗等配伍,增強止咳化痰效果,或制成沙棘膏、沙棘露用于日常調理。
沙棘性溫能通血脈,酸澀可止血不留瘀,擅長調理 “血瘀證”,尤其適合輕度血瘀引起的疼痛或損傷。
針對癥狀:可改善跌打損傷導致的瘀血腫痛(如扭傷、淤青),通過外用(沙棘油涂抹)或內服促進局部血液循環,加速瘀血消散;對女性因血瘀引起的痛經、月經不暢(經量少、有血塊、腹痛)也有輔助調理作用,需搭配當歸、益母草等活血藥材增強效果。
其他應用:對輕度心腦血管血瘀(如胸悶、肢體麻木)有潛在輔助作用,通過改善微循環減少血瘀相關不適(不可替代藥物治療)。
禁用沙棘性溫、味酸,以下人群需謹慎或禁用:
胃酸過多、胃潰瘍急性期(反酸、胃痛劇烈時):酸性成分可能刺激胃黏膜,加重不適;
陰虛火旺者(如手足心熱、口干咽燥、便秘、舌紅少津):溫性易加重 “內熱” 癥狀;
對沙棘過敏者:少數人可能出現皮疹、腹瀉等過敏反應,需立即停用。
沙棘的核心價值是 “日常調理” 與 “輔助改善”,不能替代正規藥物。若存在明確疾病(如高血脂、胃潰瘍、哮喘、嚴重痛經等),需先就醫明確病因,在醫生指導下規范治療,避免依賴沙棘延誤病情。
內服:日常食用沙棘果干、沙棘汁時,需控制量(如每天果干不超過 20 克,果汁不超過 200 毫升),過量可能導致反酸、牙酸;
外用:沙棘油涂抹皮膚時,需先在小面積皮膚試用,避免過敏;皮膚破損、感染時需遵醫囑使用。
孕婦、哺乳期女性: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,避免對胎兒或嬰兒產生未知影響;
兒童:消化功能較弱,需減量食用,避免引起腸胃不適;
正在服用藥物者(如降糖藥、抗凝血藥):沙棘可能與部分藥物發生相互作用(如增強抗凝血效果),需咨詢醫生后再食用。